[NBA贺岁明星]怎样看待蔡徐坤成为第一个NBA新春贺岁形象大使?

NBA贺岁明星

一、怎样看待蔡徐坤成为第一个NBA新春贺岁形象大使?

    这两天,蔡徐坤担任NBA新春贺岁形象大使事件,在虎扑直男和硬核球迷的口诛笔伐,以及蔡徐坤粉丝手捧星辰毫不惜力的追捧发酵下,愈演愈烈。
    倒坤与捧坤运动火热进行,只不过不在同一战场,很难有针锋相对的场面出现。
    号称最大直男聚集地的虎扑,众人对此事的看法不期而同:
    ▲第一个敌友不分,已厚葬微博上,球迷发表言论则被坤粉们的新春祝福淹没:
    球迷的想法很简单,球都打不好的流量明星,凭什么当NBA的形象大使?
    坤粉在一片欢庆喜悦的气氛中,也不忘为偶像作品增加曝光度:
    事实上,无论是NBA还是蔡徐坤,都是本着互惠互赢的目的出发。
    双方互蹭流量,是否能皆大欢喜,还要看最终结果。
    蔡徐坤微博拥有2022万粉丝数,随随便便一条微博转发量就是千万级。NBA官方微博虽然也有388万粉丝,但光凭内容很难突破圈子传播出去。
    但如果蹭蹭流量,瞬间拉开差距。
    第一条宣布蔡徐坤拍摄新年贺岁短片的微博,转发量已经有近15万次,这对日常转发两位数的NBA官微来说,无疑带来了更多关注。
    更多关注意味着更多潜在观众,这是NBA现如今对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开发。
    蔡徐坤的影响力还远不止于此。
    来数数他之前的战绩:
    去年8月2日,蔡徐坤首张个人专辑在QQ音乐发行,短短一天参与人数就达到359万,专辑3首歌包揽流行指数巅峰榜前3。
    人气巅峰榜日榜第一,人气巅峰榜周榜第一,人气巅峰榜总榜第一,主打歌PullUp累计人气值达到4146万,评论21万。
    还有粉丝争相比较的带货能力:
    代言某品牌的新面膜,上市后大卖150万片;代言某品牌化妆品某款产品,销售量较去年同期增长4556%;亮相某电子杂志创刊号,在杂志单价远低于实体杂志的情况下,依然卖出50万本,收入600万。
    在没有预告、官方突然放出链接的情况下,蔡徐坤金九《ELLEMEN》开售才一个小时就已经售出三万多本。
    怎么看,蔡徐坤都是最好的商业选择。
    但把更多人的目光吸引过来之后呢?与蔡徐坤的短期合作结束后,NBA又该怎样挽留这些跟随流量而来的游客?
    或者说,这只是一场追逐利益的短暂游戏罢了。
    商业方面,更多考量也没法揣测,但作为一个球迷,虽然对蔡徐坤担任NBA贺岁形象大使这事不反感,却能理解球迷的愤怒。
    从一个硬核球迷的角度看,这事真不得不愤怒。
    在美国,NBA作为四大体育联盟之一,虽然不是最受欢迎的一个,但在中国,无论是粉丝基础还是话题热度,都可谓首屈一指。
    ▲科比中国行靠谁?
    靠的是前NBA总裁,大卫·斯特恩为了NBA进入中国市场不遗余力。
    靠的是迈克尔·乔丹、奥拉朱旺、蒂姆·邓肯、大鲨鱼奥尼尔、艾弗森,在球场上肌肉碰撞、飞天遁地。
    靠的是科比·布莱恩特20年如一日的勤勉、好胜、偏执、疯狂。
    靠的是承载华人希望的小巨人姚明,在NBA打出名堂。
    NBA的发展传播壮大,从来不是、也不会是靠几个流量明星引流就能办到。
    竞技体育的迷人之处,是胜负、竞争。
    NBA是个大舞台,需要明星为其代言。
    乔丹、科比、詹姆斯、库里,或引领时代或被时代簇拥而上,每个都是一呼百应的实力派。
    球迷被球员技术吸引,被人格魅力感染,NBA从来只有一个偶像标准——努力、奋斗;喜欢上篮球,从来只有一个理由。
    所以让一个与篮球没什么关系的明星担任形象大使,会让球迷怎么看怎么不爽。
    没代表作、没硬实力,对崇尚力量、技巧的球迷来说,蔡徐坤与NBA格格不入的气质,让他们如鲠在喉。
    ▲求求你别锈了,赶紧放下球跳顶胯舞吧为什么不是那个男人(科比)?为什么不是NBA当红巨星?
    反倒让字母哥、利拉德、汤普森等当红明星给蔡徐坤当做陪衬,到底谁才是主角?NBA当真不考虑球迷的感受?
    篮球评论员杨毅说,蔡徐坤不是请来给球迷看的。
    球迷再怎么不愿意,比赛该看还是会看。
    但心里这个别扭,让球迷甚至倒戈吴亦凡、鹿晗,选他俩都比选蔡徐坤强。
    一个理由,起码他们球打得还不错。
    更多球迷或许还没分清代言和新春贺岁形象大使,有什么区别。
    注意,关键词是新春贺岁。
    什么概念?意思就是中国球迷和华人球迷专供。
    从2012年开始,NBA新春贺岁活动便开始一年一度与观众见面。
    高回报让NBA在活动上投入越来越多的精力——让联盟球员穿上中文球衣,请联盟当家球星拍摄贺岁短片、在中场活动表演舞龙舞狮等带有中国特色的节目。
    蔡徐坤作为第一个NBA新春贺岁形象大使,承载着NBA这个商业联盟对于进一步开拓中国市场的期盼。
    如果有效果,谁知道会不会有第二个、第三个蔡徐坤出现。
    等到NBA也走上流量轰炸宣传的路,对硬核球迷来说,才是该难过缅怀的时候。
    坐拥2000万粉丝,转发量动辄破千万的顶级流量蔡徐坤,无疑是这个“流量至上”时代的典型缩影。
    除了体育,其他各大领域也都少不了流量的沾染。
    比如旅游。
    蔡徐坤在成为NBA新春贺岁形象大使之前,还被授予了中牙友好大使称号。
    高端的头衔像是为了促进国家文化层面的交流,说到底不还是为了刺激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以往,我们看到胡歌担任上海旅游大使(胡歌是上海人),刘烨被法国尼斯授予荣誉市民(社长是尼斯女婿)等消息,还算是合情合理,因为起码有地缘和亲缘上的联系。
    如今只要哪个明星有热度,就可以像万能贴一样给任何地方装裱门面。
    17年,易烊千玺成为丹麦首位国家旅游形象大使。
    18年,许魏洲担任欧盟旅游形象大使。
    去年人气高涨的佟丽娅和翟天临,也将法国旅游推广大使的称号收入囊中。
    就连某卫视跨年也要有个“幸福大使”江疏影,“世界500强”的银行企业也要有王俊凯来担任代言人。
    如果说旅游或者企业代言,明星刷脸还算是无伤大雅、行之有效的话,但并非所有领域都需要流量加持。
    比如教育。
    去年开学季,央视的《开学第一课》请来众多小鲜肉上节目,还要强制中小学生观看。
    被学生家长骂到狗血淋头。
    虽然针对小鲜肉进行“娘炮”的人身攻击不妥,但是教育节目为了收视率向流量思维低头,无疑是一种无能偷懒的表现。
    只能说明在教育应该关注的科技、人文、思想等领域,节目的策划与制作难以做到既有料又有趣的表达,便只能依赖“明星”这个噱头和捷径。
    捷径走多了,必然会养成唯流量论的粗暴行事逻辑。
    教育领域、主流平台尚且如此,更遑论其他?
    就说明星扎堆的时尚领域吧。
    以往,四旦双冰这种老牌艺人,在经过十几年的作品积累与比拼,才开始得到一线国际奢侈品牌的青睐。
    但如今呢?不管是李易峰、吴亦凡、王俊凯,还是杨幂、Angelababy、迪丽热巴.......
    不需要任何代表作和国际影响力,就可以霸占各大时尚杂志封面,刷脸国际四大时尚周,奢侈品代言唾手可得。
    无论是奢侈品还是快时尚,流量的强大带货能力让以往高冷的国际大牌开始自降格调。
    比如迪奥,不仅一款香氛动用了五个中国区大使,代言人也从国外的玛丽昂·歌迪亚影后级别降到中国区的小花级别——ab和赵丽颖。
    尤其赵丽颖的个人气质,被网友疯狂吐槽与迪奥怎样不搭,光是广告片的英语口语就被群嘲了许久。
    甚至,赵丽颖的相关微博都遭到用户举报。
    影视圈更是流量重灾区。
    我已经数不清101女孩是第几次给大导们的新片站台推广了。
    姜文带着彭于晏、廖凡上《创造101》总决赛尬聊;
    贾樟柯与杨超越的魔幻组合同台宣传《江湖儿女》;
    孟美岐为国产最硬科幻《流浪地球》献唱推广曲;
    周星驰为了《新喜剧之王》更是一次性召集了7个“疾风少女”。
    好莱坞大片觊觎中国内地票房市场,于是强硬塞入各种中国元素。
    除了早期的双冰,还有近些年的景甜、吴亦凡,都构成了好莱坞商业片里的中国特供刷脸花瓶。
    国内通稿飘了十天半月,结果到影院一看,镜头就只有几秒、台词只有几句。
    而自从2015年鹿晗成为《星球大战7:原力觉醒》的中国推广大使之后,好莱坞商业片的宣传便又开启了一种新的玩法。
    在此之后,陆续有了李易峰代言《蝙蝠侠大战超人》、PGONE代言《蜘蛛侠:英雄归来》、王俊凯代言《王牌特工2:黄金圈》、王凯代言《银翼杀手2049》......
    即使这种合作最后对票房没有实质性帮助,在宣发层面却是一箭三雕——
    明星营业了,粉丝满足了,片方赚吆喝了。
    以往片方几十、几百的转发量,因为带了流量的名字,瞬间就可以冲上十几万、甚至几十万。
    唯一不舒服的只有影迷而已。
    不仅对这种不走心只走肾的宣发方式无感,对那些粉丝专供的推广曲根本打都不会打开。
    当初PGOne给《蜘蛛侠:英雄归来》写的推广曲涉嫌抄袭EXO的playboy。
    粉丝掐架间,不仅得罪了行星粉,更是恶心了漫威粉。
    市场追逐流量明星,当然是因为粉丝经济的强大购买能力和数据操控能力。
    使得他们既可以成为目标消费群体,也可以成为免费的宣传势力。
    比如颇受品牌方喜爱的王俊凯,他代言的产品,线上被瞬间抢售一空属于常见现象。
    他的粉丝还专门成立了一个叫做“小小蟹意,不成敬意”的专属晒单话题。
    不仅能让品牌方直观看到代言人的粉丝转化力,还能够引发二次传播。
    这种掏干钱包为偶像赚钱拉代言的粉丝忠诚度,足以让许多品牌放下所谓的格调定位、形象匹配度,一头扎进流量的红海里。
    但是粉丝的忠诚与狂热,用对了是红利,用不对就是扳倒偶像的终极力量。
    粉圈最大的笑话,莫过于PGOne粉丝造谣紫光阁卖地沟油事件。
    当时PGOne的《圣诞夜》歌词涉及***、性和拜金,被包括紫光阁在内的多家党媒报道批评。
    结果皮粉盯上了这个刺头,在群里筹划谋算:敢黑我家万万,弄他。
    紫光阁这个名字一看就是开饭店的,那我们买个#紫光阁地沟油#的热搜吧!
    于是紫光阁地沟油成为了粉丝文化的一个笑柄。
    甚至在PGOne被曝出吸***照片,粉丝能追着警方的官博私信咒骂:吸毒关你们啥事儿?
    还跟路人振振有词地辩解:人不能自由处置自己的身体吗?
    新华社公号下面都能看见他们开撕的忙碌身影。
    为了万万,粉丝不惜与各大官媒开杠,最后成功地将自己偶像的演艺事业送到终点。
    为了让偶像树起足够强的实力形象,粉丝操控下的流量等级,以一种荒谬的数字增长着、出现着、报道着。
    “第一”、“首位”、“创纪录”等词无异于粉丝和明星的致幻剂。
    ▲微博评论也能拿个吉尼斯世界纪录路人表示:臣妾都听倦了。
    但是这些词后面跟着的头衔到底有多少含金量?大家心知肚明。
    就拿格莱美来说:
    易烊千玺是2018年的唯一受邀和年龄最小的受邀艺人,说来说去其实就是普通观众;
    张艺兴是年度格莱美唯一中国官方宣传大使,但不是格莱美颁奖礼,只是格莱美音乐节而已;
    同样的情况,还有吴亦凡所谓的国内唯一登上美国春晚“超级碗”表演舞台的歌手。
    sorry,只是场外的暖场舞台。
    ▲下图为真正的超级碗舞台但在艺人的宣传通稿里,这些信息都被移花接木,拼凑出一个了不得的重大突破与成就。
    粉丝们、营销团队们不惜自欺欺人,以控评、造假、机械转发等方式创造着他们所谓的“影响力”。
    吴亦凡粉丝丢脸丢到国外的iTunes刷榜事件,蔡徐坤那令人目瞪口呆的1亿微博转发量,都是流量时代才会出现的魔幻现实。
    在数据的内外包装下,流量们安于自己没有实力但依然拥有最强大影响力的现状。
    等到花期一过,再被下一批更加年轻的流量所取代。
    届时,他们便开始知道,哪有什么光彩夺目大明星,自己只不过是资本运作的一颗螺丝钉而已。
    等到数据脱水,流量退潮的时候,资本可以全身而退,粉丝也只是失意一下,作为身在舞台中心的偶像,还可以剩下些什么呢?

二、2013[NBA]新春贺岁 球星拜年 背景音乐叫什么? 谢谢了 挺欢快的过年音乐

    你好!
    NBA巅峰时刻
    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三、打球太蔡是什么意思?

    打球太蔡的意思就是,打球的技术像蔡徐坤一样,没有实力,也没有相关的技术。这个词语还用了一个同音字,蔡等同于菜,也是表达打球打得很不好的意思。
    这是一种篮球爱好者之间使用的带有嘲讽含义的词语,不仅是说对方的球技非常差,还爱装作很会打的样子。在球场上对别人说出这句话,是非常有攻击性的。
    打球太蔡,这句话是对蔡徐坤的一种恶搞。蔡徐坤是现在当红的一个流量明星,他通过参加综艺节目《偶像练习生》而出道。在参加节目的期间就很有人气,他在节目中说自己特别喜欢打篮球,还把花式篮球和舞蹈结合起来表演。
    出道之后,他的人气还是很高,同时也有很大的争议。他在《偶像练习生》里的那段篮球加舞蹈的表演,被很多网友看到,并且进行嘲讽。很多爱好篮球的人都觉得他打篮球看起来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别扭,很有违和感。
    加上刚好在2019年的年初,蔡徐坤成为了NBA新春贺岁大使,本身他的流量小生的身份,就让很多人不喜欢他。很大一部分人觉得蔡徐坤并没有实力,只是靠好的资源才走到现在,甚至遭到了全网黑。
    他成为了NBA的贺岁大使更是引起了很多NBA的铁杆粉丝的不满,大家吐槽他的球技不好。这个梗就这样产生了,很多篮球爱好者用这句话来形容别人打球技术太差,还自我感觉很不错。
    网友们的恶搞有时候只是为了好玩,有时候却是真的会为别人带来困扰。还是希望大家保持理智,自己开心的同时不要伤害到别人。

四、怎样看待蔡徐坤成为第一个NBA新春贺岁形象大使?

    摘自博主“北方公园”。
    ”他和NBA有什么关系?“
    这是很多NBA球迷在得知蔡徐坤成为NBA新春贺岁大使后的第一反应,尤其当他和利拉德、汤普森、字母哥一起拍摄的广告片播出后,这种愤怒情绪达到了顶峰。
    如果不算他曾在美国打过高中二级联赛的经历,毕竟那几段视频已经被虎扑扒出来群嘲过好几轮,他和篮球的的渊源确实不深,以至于虎扑上有很多人说还不如吴亦凡呢,但半年前吴亦凡可是虎扑群起而攻之的对象,”现在想起我Skr了?“
    其实这已经不是近期NBA第一次和流量明星扯上关系了,就在去年NBA中国赛期间,范丞丞也曾以中国赛球迷大使的身份参加活动,更早的时候吴亦凡就被邀请去参加NBA全明星名人赛,而且是连续三届。
    找流量明星互动,这可不是NBA头脑一热的想法。
    就在上周,NBA中国高级副总裁王大为在出席懒熊体育·第三届中国体育产业嘉年华时,说过这样一段话,”现在内容消费和产品消费越来越视频化,越来越碎片化,人群越来越分散,特别是原来不太看重的,或者是没有真正花心思做推广的人群,包括女性粉丝,也包括60后和70后的老粉丝,都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王大为带领的团队,负责的正是NBA在中国的市场拓展和服务。如果你对照上面这段话,再看请蔡徐坤担任NBA新春贺岁大使这个决定,就没什么不好理解的了。
    在全世界所有的体育联盟中,NBA大概是最重视中国市场的。NBA从2012年开始就围绕着春节打造新春贺岁活动,这带来的直接回报是2016年春节期间,NBA的电视用户达到2.95亿次,网络视频用户更是达到6.32亿次。
    但NBA在中国的推广也面临着实实在在的瓶颈:球迷群体数量的天花板。据统计,中国的核心篮球迷已经达到1.5亿,篮球是事实上中国的第一运动,友盟曾经统计过,中国的足球迷的男女比例是79%比21%,这个数字换到篮球上恐怕只高不低,这些也意味着NBA新增球迷难,球迷结构不合理。
    随着NBA中国赛的影响力日渐衰退,和春节深度绑定的NBA新春贺岁活动,就成为了发掘新球迷尤其是更有消费能力的新球迷最重要的活动,锁定的目标当然就是王大为所说的市场空间很大的女性粉丝。
    在中国女性对体育的热爱和投入一直没有得到重视,要么是被看作初级的跟着颜值和身材追球星,要么消费体育比赛还被看作是一种带有地域色彩的社交活动,比如去现场看看国安队的比赛,她们作为体育迷本身的价值还没有得到认可,请来蔡徐坤本身就是在释放这种价值。
    NBA中国自然也清楚,把那条广告片微博转了5万多次的人基本上都是冲着蔡徐坤而非NBA来的,但在这个过程中只要转化了一小部分人,带来了真金白银的关注和消费,NBA就是稳赚不亏的。
    至于急的只跳脚的直男球迷,可能又要默念一遍那个流量为王的时代里被再一次印证的消费价值公式了:女人>孩子>老人>狗>男人,毕竟又不可能真的因为一个大使就真的从此弃了NBA,而也许NBA也正是吃透了这一点呢。
    著名的篮球评论员杨毅,曾经讲过一个故事,有一年他去上海解说NBA中国赛,发现在第一排观众席上坐着两位姑娘,比赛间隙他就问她们,你们能买得起这个位置,1万5一张的球票,要么你们就特别喜欢NBA,要么你们就特别有钱。那两位姑娘想了想跟杨毅说,“都是?”
    这大概就是NBA现在最想要的新球迷吧。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网络,其中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联系邮箱:douxingdu02@163.co m